文化中南
最新公告
2022-05-09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文化中南 >> 文化中南 >> 正文

一种文化积淀一种品格

发布时间:2015-07-14    作者:罗方禄    浏览次数:


尹琨捐献骨髓、秦丹丹雨中撑伞、4·16研究生团队勇救落水者,当这一连串事件一个接一个涌现在人们眼前,激赏称赞者有之,质疑争议者亦有之。激赏称赞者认为这些大学生以善行济天下,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。质疑争议者则以“大学生救人算不算个事儿”为辩题,进行生命价值的衡量与估判。

那么,大学生救人到底算不算个事儿?我们说,这绝对是个事儿,而且绝对是个好事儿。这个“好”无关乎身份、无关乎结果,只用于界定“救人”这个事儿。心存善良,外化于行。孟子说:“人性之善也,犹水之就下也。”意思是说,“善”是人的本性。孔子说“据于德”、“依于仁”,则告诉人们,“善”是为人处世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标准。所以,在尹琨看来,捐献这个事儿,“没什么好提的”;在秦丹丹看来,雨中撑伞,不过是“举手之劳”,那都不过是遵从内心的“平常行为”,是每一个有“向善”之心的人都会去做的事。而“救”与“被救”之间最宝贵的,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与珍惜。

当“救人”这个好事儿前加了“大学生”这个主体时,一方面是将一个有关道德选择的行为演变成了世俗的价值衡量标准,另一方面则反映了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更高期待和更高的道德要求。

我们知道,人的行为是内在品格的外在表现,有什么样的品格,就会激发人产生不同的行为。品格的养成,一部分源自与生俱来的本性,更多的则来自成长环境的滋养。大学生作为经历了层层严苛选拔、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的优秀人才,本身在承载更多社会期待的同时,也具备回馈社会更高期待的能力。同时,不同的成长环境也赋予他们不一样的品格。

所以,我们看到,公共卫生学院6名研究生,在农妇落水的危险时刻,他们以训练有素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专业技能,将农妇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,一改以往救人流血又流泪,甚至牺牲自己的悲剧。这是大学生应该采取的理性救人行为,更是在中南大学“知行合一、经世致用”品格培育下应有的高尚行为。

所以,我们听到,秦丹丹在面对记者的采访和旁人的追问时,一再说是中南大学“知行合一、经世致用”的校训和“向善求真、唯美有容”的中南精神影响了她,是中南大学经常涌现出的道德模范标兵、好人好事感染了她。

在这三起事件发生后,在赞赏与争议中,最多的还是对于三起救人事件都源于中南大学的好奇: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内,一个学校涌现出这么多先进事迹?是什么样的学校培养出这样一批品格优秀的学生?

如果说,一种文化积淀一种品格。我们便不难在其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:因为,在中南的土地上,积淀百年的校训“知行合一、经世致用”教导一代又一代学子,内修其身、致用其外;浸润百年的校风“向善、求真、唯美、有容”滋养着每一个中南人。

中南文化积淀中南品格。积淀愈久,品格愈纯。而每一个中南人就是这种品格的小载体,带着它、传播它,打动人心,温暖四方。